
1. 营销渠道的建立首先涉及选择合适的渠道成员,随后是争取这些成员的加入。争取渠道成员的基本原则是基于他们对短期利润、预期利润和风险的考量,以及他们在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决策过程。
2. 管理和控制营销渠道的目标在于获得渠道成员的合作与支持,并保持渠道的主动权。这可以通过沟通、利润控制、库存管理和营销方案控制等手段实现。同时,拥有尽可能多的下一级中间商也是关键。此外,通过设计和调整营销渠道,即调整原有渠道成员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进一步加强控制。
3. 营销渠道是产品从制造商流向消费者的路径。制造商对渠道的管理水平和控制力度直接影响产品市场份额的提高。面对外资企业加入世贸组织后获得的贸易权和分销权,国内制造商必须加强营销渠道的竞争力。
4. 在营销渠道设计确定后,建立与控制渠道的步骤应如下:
- (一) 建立营销渠道
- (1) 选择渠道成员
选择成员时应考虑标准: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经营理念、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合作精神、顾客服务水平、下游客户数量及发展潜力等。
- (2) 争取渠道成员的基本原则
1) 计算期望利润
中间商是否加入渠道取决于期望利润的大小,这由短期利润、预期利润和风险共同决定。
2) 影响期望利润的因素分析
短期利润主要由单位商品差价和销量决定。制造商初期应提供高差价以吸引中间商,随着销量的增加,可以逐步降低差价。
预期利润考虑制造商未来的发展状况和中间商的潜在利润。
风险是中间商考虑的重要因素,高利润伴随高风险,低利润则风险较低。
因此,期望利润的计算应综合短期利润、预期利润和风险。
短期利润的计算应考虑竞争对手的价差和可能的销量,制造商需制定合理的差价。
预期利润基于制造商的经营管理水平、产品盈利能力、扶持政策、信誉以及业务代表的表现和前景。
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制造商政策风险和信誉风险,需通过降低这些风险来管理渠道。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