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大学生的消费模式及心态对其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对学业、日常生活以及未来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态进行了详尽分析,发现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总体上趋于理性,但存在攀比心理、过度社交消费以及经济独立意识不足等问题。研究表明,应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剖析消费认知偏差和心理扭曲,强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倡导节约型校园文化,并关注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加强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完善消费观念教育、提升大学生财经素养和建设节约型校园等策略。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心理、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成为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大学生在消费结构上注重发展性消费,重视健康消费,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大部分学生在消费时会考虑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价格,追求性价比。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在通讯和恋爱支出上。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一)心理学角度的消费误区和心理分析
1. 个性自主导致的消费盲目性。
2. 炫耀心理导致的物质消费偏好,忽视教育投资。
3. 从众和求异心理是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基础。
(二)缺乏对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1. 高校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
3. 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倡导节约消费观的内容。
(三)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
1. 社会上的享乐主义消费观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2. 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兴起对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消费的建议
1. 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
2. 教育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消费的意识。
3. 提升大学生的财经素养。
4. 建设节约型校园,将健康消费观念融入其中。
参考文献:
(1)陈一祥,苏天恩. 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1(5)。
(2)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 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6)。
(3)唐沙,王洪斌. 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J]. 高等农业教育,2004,156。
(4)温孝卿. 消费心理学[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展洪. 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 中国教育,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