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曾是国内最后消除奴隶制度的地区之一。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条件恶劣等原因,凉山州一度面临严峻的贫困问题,共有11个县被划定为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总数高达97万。
2. 但是,在过去五年的脱贫攻坚战中,大凉山取得了显著的变化。悬崖村的搬迁、村村通公路的铺设、学校和卫生室的建设,以及电视、智能手机等现代科技产品的普及,不仅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为他们开启了崭新的人生篇章。
3. 到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昭觉县、美姑县等7个县脱离贫困县行列。这一里程碑标志着大凉山最为贫困的7个县成功摆脱了绝对贫困。经核查,这些县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增长,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提升,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基本建立。
4. 在这五年间,凉山州新建了上万公里的农村公路,实施了35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投入财政扶贫资金高达23亿元人民币。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凉山州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5. 如今,凉山州拥有27个A级景区,其中包括9个4A级景区,如邛海—泸山、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建昌古城、唐园、大石板古村、螺髻山、泸沽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文昌故里等。这些景点使凉山州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总结而言,大凉山已不再是贫困的代名词,而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