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会用白酒来擦拭碗筷或清洗伤口,希望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实际上,医学上用于消毒的酒精浓度通常是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则在65%以下。因此,白酒对碗筷和皮肤并不能起到消毒作用。
酒精,学名乙醇,其分子具有强大的渗透力,能够穿过细菌的细胞膜,进入细菌内部,使细菌所需的蛋白质凝固,从而杀死细菌。实验证明,75%浓度的酒精消毒能力最强,因此医用消毒酒精通常是含有75%的纯酒精和25%的水的混合物。使用70%酒精湿巾或纸巾擦手,也能杀死非典病毒。因此,不同浓度的酒精有不同的医学用途。
白酒的度数指的是酒精含量,即白酒中酒精的百分比。例如,60°的白酒意味着含有60%的酒精,其余部分几乎都是水,其他微量成分如高级醇、有机酸、酯类、多元醇、酚类及其他化合物的含量不到2%。我国早期的白酒度数较高,有67°、65°、62°、60°等,2003年湖北推出的“霸王醉”创下了我国白酒纪录的70°,但其酒精浓度也只有70%,远低于医用酒精的75%。近年来,我国白酒逐渐向57°、52°、38°等低度酒发展。
虽然白酒不能用于消毒,但在医疗条件较差的农村,白酒有时可以应急使用。例如,可以将酒精含量在40%-50%(40°-50°)的白酒倒入手中,按摩长期卧床患者的背部、腰部和臀部,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褥疮。也可以用酒精含量在25%-50%(25°-50°)的白酒,轻轻擦拭高烧患者的颈部、胸部、腋下、四肢和脚心,帮助退烧。这种方法除了药物治疗外,是最简单、最有效、最安全的降温方式。
用酒精擦洗患者皮肤,不仅可以扩张皮肤血管,增加散热,还能通过其挥发性吸收并带走大量热量,使患者体温下降,缓解症状。当然,有条件的家庭或患者最好使用医用酒精,因为白酒只能临时替代医用酒精。70%-75%的医用酒精才是消毒的“正宗货”,适用于皮肤消毒、医疗器械消毒、碘酒的脱碘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