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三顾茅庐
刘备在新野屯驻时,深感自己半生蹉跎,乃因缺乏运筹帷幄的智者。于是,他礼贤下士,渴望寻得贤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下,刘备遂与关羽、张飞一同前往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初访时,诸葛亮外出未归。在归途中,他们遇见了亮的友人崔州平。数日后,刘备三人顶风冒雪,再度来访。途中,又遇亮的另一位好友石广元及孟公威。抵达茅庐时,只见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刘备留下书笺,表达其倾慕之情。归途中,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的岳父黄承彦。经过一段时间,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这一次诸葛亮恰好在家,却因昼寝未醒。刘备命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则徐步入门,拱手立于阶下,直到诸葛亮醒来,才得以相见。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纪念刘备“三顾茅庐”及诸葛亮作《隆中对》之地。】
二、七擒七纵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辅助刘禅登基,使蜀国兴盛。然而,当时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云南、贵州一带)的数个郡却反叛。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节节胜利,直至南中首领孟获仍在抵抗。诸葛亮深知孟获不仅勇猛,且在族群中享有盛誉,遂决定攻心为上,争取其归降。
诸葛亮善于用计,首次交锋便生擒孟获。他劝说孟获归降,但孟获心有不甘。诸葛亮并未强求,将其释放,让其再来挑战。如此捉放循环,直至第七次,孟获终于心悦诚服,不再反叛。诸葛亮遂命孟获与各部族首领继续治理原地,不派遣官吏,不留下军队,如此一来,汉人与各民族团结一心,蜀国后方得以稳定,为北伐消除了后顾之忧。“擒”指捉拿,“纵”指释放。“七擒七纵”成为比喻,意指在策略上有收有放地控制对方,稳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