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备深敬诸葛亮之才,愿其助己完成大业。一日,遂与关羽、张飞至隆中,寻至卧龙冈之茅庐。刘备扣门,童子出曰:“先生出游矣。”刘备问:“何往?”童子答:“先生行踪不定。”刘备复问:“何时归?”童子云:“归期未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刘备等人失望而返。
回新野后,刘备使人探听孔明归期。数日,回报孔明已归。刘备即命备马,张飞曰:“一村夫耳,何须兄长亲往?”刘备责之:“孔明乃当代大贤,岂可轻召?”遂上马,关羽、张飞亦随行。时值严冬,大雪飘飘。张飞怨曰:“天气寒冷,不如回新野避雪。”刘备曰:“我冒雪而来,正是示诚意。若汝畏冷,自可回去。”张飞只得随行。三人雪中至卧龙冈,轻扣柴门,仍是前童子。然孔明被请他去矣。三人无奈,只得返回。
转瞬冬去春来,刘备决意三访孔明。关羽、张飞虽不耐,张飞曰:“兄长何须亲往,我可用绳索缚孔明而来!”刘备怒斥:“岂可无礼!此次无需你同往,云长与我同行即可。”张飞曰:“若二位哥哥去,我岂能落后?”刘备曰:“同去可也,但须礼貌。”张飞应允。
三访隆中,距孔明草屋尚半里,刘备下马步行。至柴门前,童子出,告刘备孔明午睡。刘备令二人门外等候,自行至阶下恭候。关羽、张飞门外久候,张飞怒欲焚屋。关羽劝止,张飞未果。
终于,孔明醒,刘备急下拜,言两次拜访未遇。孔明回礼,二人遂于草堂上茶谈国事。刘备聆听孔明议论,愈加敬服,恳请孔明出山。孔明见刘备三顾茅庐,虚心求教,遂答应辅佐。后孔明助刘备,屡获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