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宋代,无论是北宋的东京市民还是南宋的杭城市民,都不习惯在家做饭,而是倾向于外出就餐或者订购外卖。宋朝的许多皇帝也喜欢订购外卖,下面我们将探讨在没有现代通讯技术的时代,人们是如何实现点外卖的。
1. 自提式外卖
《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宋朝帝都东京(今开封)的生活情况,其中提到:“市井经纪世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这意味着从事商业的家族通常会在市场上的餐馆购买食物,带回家食用,这种做法可以看作是一种自提式外卖,类似于现在的自助取餐。
2. 跑腿服务
皇帝叫外卖有内侍可以差遣,而京城的名门望族和官宦之家则有仆人和佣人可供差遣。如果找不到跑腿的佣人,宋代的解决方案是雇佣专门的跑腿服务,这些服务人员被称为“闲汉”,他们负责取送钱物,包括送餐,并从中获得小费。此外,旅店和客店的店小二也可以提供此类服务。例如,在《水浒传》中,杨志在东京城找到一家客店安顿下来后,就给了店小二一些银子去买酒肉。
3. 流动摊贩服务
即使找不到跑腿服务,宋代市民也有其他办法叫餐。在首都,流动食贩会在特定时间沿街叫卖熟食,如肉串、烤鸭、熟羊、鸡鸭、羊血、灌肺等,以满足人们的快餐需求。苏州市民就有这样的习惯:女性不愿意下厨,饿了就会通过窗户下单,市面上的食物装满篮子,甚至不需要下楼。商家通过绳子将食物系上楼,顾客通过同样的方式支付。
尽管没有现代通信设备,但只要愿意支付,古代人总能找到办法享受到外卖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