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08年6月初,福建省福州市的左海公园湖面上出现了大量形状奇异的生物体。这些生物体被描述为绿色的肉球状,表面有着白色的星状花纹。它们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并在高温天气下隐藏起来。当这些生物体被捞出水面时,会碎裂成纸状物质,而经过太阳照射后会进一步变形。这些生物体的行踪难以捉摸,最小的只有馒头大小,最大的则可达到一米的尺寸。周围的居民对此感到恐惧和担忧,担心它们可能具有毒性。《走近科学》的记者前往现场进行调查,经过取样和采访,结合专家的意见,逐步接近了真相。这些神秘生物并非动物或植物,而是一种由微小生物共生形成的微生物复合体。尽管调查没有确定这些微生物的来源,专家指出,这种生物的出现表明了左海湖的环境发生了某种未知的变化,这种变化成为了这些微生物理想的生长和繁殖场所。更多细节和研究成果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在同年10月,CCTV10的《走近科学》节目连续播出了一系列关于左海湖水怪的调查报道。首集《水怪现身》讲述了经营钓鱼台近20年的林永峰在左海湖中发现奇怪生物体的经历。这些生物体虽然在水域中飘浮不定,却不像任何已知的水生动物,这让林永峰感到非常害怕和困惑,因此向当地报社求助。节目组在林永峰的帮助下观察到了这些生物体,并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
在后续的节目中,专家们否定了水怪是水母、鱼卵或藻类植物等猜测,并在38度的高温下成功找到了一个巨大的水怪。这个水怪重达上百斤,直径约一米二,令人畏惧的是,它似乎正在进行分裂。节目组继续追查,在左海湖东面的水族馆发现了大量类似生物体,但排除了水族馆泄露导致的可能性。通过与福建省农科院专家的合作,研究显示左海湖水体实际上很脏,但水怪的确切身份仍不明。在一系列的调查和推断后,发现水怪可能是某种真菌的孢子囊,但其确切种类和来源依然成谜。这些调查强调了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的未知生物的出现,对未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