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政策从202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将逐步延长男性和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具体来说:
1、男性退休年龄调整:
男性退休年龄将从60岁开始,每4个月延迟1个月,预计用15年时间逐步延迟至63岁。
2、女性退休年龄调整:
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也将按每4个月延迟1个月的节奏,用15年时间将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延迟至58周岁。
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则按每2个月延迟1个月的节奏,同样用15年时间将法定退休年龄逐步延迟至55周岁。
3、弹性退休制度:
政策还赋予了职工一定的选择权,即“自愿性”原则。职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及与单位的协商结果,选择是否继续工作。
职工还可以选择弹性提前退休,但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原法定退休年龄。
同时,职工也可以选择弹性延迟退休,最多可以延后3年,这样退休金领取金额会有所增加。
4、养老金缴费年限调整:
从2030年1月1日起,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将由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个月。
1、从2025年1月1日起,男性退休年龄从60岁开始,每4个月延迟1个月;例如,对于男性而言,如果按此政策执行,2025年退休的男性实际退休年龄会是60岁零1个月,之后逐年递增,直到2039年退休的男性必须年满63岁。
2、女性则根据岗位不同有所差异,原55岁退休的延迟至58岁,原50岁退休的延迟至55岁,同样采取每4个月(或2个月,针对原50岁退休的女性职工)延迟1个月的渐进方式。如原50岁退休的女性职工,会按照每2个月延迟1个月的节奏,用更长时间逐步延迟至55岁。
3、计算工具:可以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器进行计算,输入出生年月、性别及人员类型,即可计算出对应的改革后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后退休时间、延迟月数。使用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器时,用户只需输入出生年月、选择性别及人员类型,即可获得计算结果。
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对经济和社会有多方面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影响:
1、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1)延迟退休政策通过增加整体劳动力供给,有助于提振潜在经济增速,对劳动力数量要素进行补充。
(2)延迟退休可以优化就业结构,让不同年龄段的劳动者在擅长的领域发挥潜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3)延迟退休可能会对特定群体尤其是育龄妇女和需要照顾孙子女的老年人产生紧缩效应,影响到劳动市场的供需平衡。
2、对企业的影响:
(1)延迟退休增加了企业病假管理成本以及工伤赔付成本,因为员工需要工作更长时间。
(2)延迟退休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特别是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需要正常缴纳五险一金。
(3)延迟退休导致企业执行员工退出周期拉长,影响企业新陈代谢,减缓使用年轻劳动力替换年长劳动力的过程。
3、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1)延迟退休可能会影响家庭内部代际支持机制,提高年长劳动者的劳动年限,可能会挤出其隔代抚养孙辈后代的时间。
(2)延迟退休可能会加快人口转变和劳动供给结构转型趋势,对不同收入和不同性别的劳动者有着差异化影响。
4、对养老金体系的影响:
延迟退休可以缓解基本养老保险压力,平衡养老金收支,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偿付能力,减轻财政压力。
5、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延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老年人口对经济增长的冲击,老年人继续在原有岗位发挥余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劳动力,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
6、对就业的影响:
(1)延迟退休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总体是有限的,因为渐进式推进意味着短期内向社会释放的劳动力规模不会太大。
(2)延迟退休有利于保持劳动参与率,改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