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祖先之一,其进化历程至今仍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根据现有的化石证据,南方古猿至少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物种:南方古猿非洲种(也被称为纤细种)、南方古猿粗壮种以及更为粗壮的南方古猿鲍氏种。
1973年,美国学者D.C.约翰逊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地区的哈达尔发现了两个化石片段,分别是膝关节的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这些化石与猿类相比显示出明显的进化进步。1974年,约翰逊及其同事在同一地区发现了一具人科动物的化石,全身骨骼保存了40%,属于一个大约20岁的女性,被昵称为“露西女士”。约翰逊将这批化石定名为南方古猿阿法种。
关于南方古猿如何进化为人类,学术界有多种观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 一种观点认为阿法种是最早的南方古猿,在大约200万至300万年前分化为两支。其中一支向人类方向发展,另一支则演化为纤细种、粗壮种和鲍氏种,并在约100万年前灭绝。
2. 另一种观点同样认为阿法种是最早的南方古猿,后来演化为纤细种,其中纤细种的一支进化为人类,而在南非演化为粗壮种,东非则演化为鲍氏种。
3.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阿法种并非一个新的种,而应被归入南方古猿纤细种。
4. 最后一种观点认为阿法种已经是最早的人属,与南方古猿共存。如同腊玛古猿一样,南方古猿的问题需要更多的化石材料发现和更深入的研究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