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贸易组织的部长级成员最近一周在日内瓦进行了紧张的谈判,目的是为了在本年内完成多哈回合的谈判。尽管谈判日程紧张,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仍抽出时间更新了他的博客日记,让公众得以一窥被称为“绿屋”会议的幕后情景。
这些部长级磋商邀请了世贸组织中的30多个主要成员参加,这些成员对多哈回合谈判的影响力较大,并尽可能地代表了各种利益。根据世贸组织的内部术语,这种小规模的磋商通常被称为“绿屋”会议。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以及世贸组织的部长级会议中,这种由少数关键成员先行达成妥协,然后再扩大到所有成员的机制已被多次采用,并已成为世贸组织解决争议的常规做法。
由于谈判的敏感性,“绿屋”会议的内容对外严格保密。与会成员通常不会向媒体透露任何谈判细节,会议期间也不会举行新闻发布会或接受媒体采访,这进一步增加了会议的神秘感。
关于“绿屋”会议的起源,虽然存在不同的说法,但可以确定的是,“绿屋”并不是指一个内部装饰为绿色的房间。曼德尔森在博客中提到,实际上,“绿屋”是一个空间狭小、通风不良的房间,这使得在谈判后期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与会者体力的较量。
他在博客中描述了会议的情景:每个代表团只能派出两名代表参加,一人负责主谈,另一人坐在旁边。由于“绿屋”的空间有限,只能容纳这么多人。代表团的其他成员则在一个相邻的小休息室内等待,有时外交官们甚至不得不席地而坐。
曼德尔森透露,会议的情况会不时地传达给在休息室等待的其他成员,他们也会通过纸条向谈判者传达最新的指示。谈判就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中进行。
然而,无论是对外界保密还是小范围的“绿屋”会议,这些缺乏透明度的做法都为世贸组织的谈判笼罩上了一层不确定性,导致未能参加会议的成员感到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