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或液液萃取,是一种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实现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方法。这一过程不造成被萃取物质化学成分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2. 固-液萃取,也叫浸取,是用溶剂从固体混合物中分离出所需组分的方法。例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类,或用酒精浸取黄豆中的豆油等。
3. 萃取在化学、冶金、食品、医疗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尤其在石油炼制工业中通用。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可以通过分液的方式分离。
4. 萃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在一定温度下,化合物在这两种溶剂中的分配比是一个定值,这一原理称为分配定律。
5. 萃取操作通常包括萃取、洗涤和反萃取三个步骤。萃取是料液与萃取剂混合,使所需组分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洗涤是去除萃取剂中的杂质或未萃取的组分;反萃取是萃取剂中提取溶质的过程。
6. 萃取剂的选择标准包括:与原溶剂互不混溶,与溶质不发生反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7. 萃取的发展历程包括1842年佩利若研究萃取铀酰,1903年埃迪兰努用液态二氧化硫从煤油中萃取芳烃等。现萃取已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制、核燃料生产、有色金属提取等领域。
8. 萃取的方法有单级萃取、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和连续逆流萃取等。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料液中组分的性质和所需的萃取率。
9. 萃取的优点包括常温操作、节省能源、操作方便,适用于沸点相近、低浓度高沸组分的分离,多种离子的分离,以及不稳定物质的分离等。
10. 萃取在元素周期表中绝大多数元素的提取和分离中都有应用,萃取剂的选择、工艺和操作条件的确定,以及流程和设备的设计计算都是开发萃取操作的关键。
例如,碘水与四氯化碳或苯混合后,通过摇匀和蒸馏可以得到碘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