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WTT大满贯新加坡站乒乓球男单决赛中,马龙的面部再次粘满了纤维细屑,这让人不禁回想起一年前与周启豪比赛时的情景。这些细屑显然来自他擦汗的毛巾,而非其他来源。有人猜测,马龙的脸部细屑可能是因为他的胡子较为硬朗,导致毛巾在使用过程中撕裂并掉落细屑。也有人认为,毛巾本身的质量不佳,一擦便掉毛,使得马龙时常带着细屑上场,甚至国际影星章子怡都调侃要送他高质量的毛巾。
在最近几天的男单八分之一决赛中,马龙与王楚钦的对决同样出现了脸部粘满毛巾细屑的情况。而在与樊振东的决赛中,这一幕再次上演,犹如一出白胡子大战小胖的戏码。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现象?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与马龙的一个习惯有关。他在比赛前有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那就是用球拍在毛巾上反复拍打。由于新更换的球拍胶皮粘性极强,与毛巾的拍打会导致毛巾上的纤维细屑被胶皮拉扯下来。因此,当马龙擦汗时,这些细屑自然就粘在了他的胡子上。
那么,马龙的球拍胶皮上情况如何呢?同样,胶皮上也粘满了从毛巾上掉落的细屑纤维。虽然脸上粘上一些细屑可能无所谓,但球拍胶皮上的这些细屑会对粘性和手感产生影响,可能导致在关键时刻出现失误。
这一习惯不仅影响了马龙,也影响了他的队友王楚钦。其他选手没有这样的习惯。事实上,粘满细屑纤维的胶皮粘性会下降,手感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在需要强摩擦时容易失误。例如,王楚钦在比赛中的一记简单的高吊弧圈球就意外下网。在马龙与樊振东的对决中,每当需要加强旋转或依赖胶皮粘性时,马龙大多出现了失误,而这正是他输球的原因。
相反,樊振东则通过不断对胶皮哈气、用手擦拭来保持胶皮的粘性,确保球拍发挥得心应手。结果不言而喻,马龙在不必要的失误上败下阵来,输给了他那些本不该出现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