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防地震演练应急预案的文本内容已经按照要求进行了修改和润色,确保了语句的时态一致性和内容的条理清晰。以下是修改后的文本内容:
一、总则
(一)应急指挥机构组成
幼儿园设立应急总指挥和现场应急指挥,分别由园长许洪虹和廖淑凤副主任担任。若总指挥或现场指挥无法到场,许珍珍保教主任将接任。总指挥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实施,发布应急行动的启动或解除信息,建立现场指挥机构,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救援行动方案,提出具体的支援需求。现场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现场的组织指挥工作,及时向总指挥部报告现场工作情况,协调救援行动,应对突发紧急事件。
(二)地震应急疏散救援原则
本预案遵循“统一指挥、反应迅速、措施得当、疏散有序、确保安全”的原则,指导全校师生进行地震应急疏散救援。
(三)职员疏散和应急避难
1. 遇地震,园长发布疏散命令。
2. 办公室主任林山水负责通知疏散方法。
3. 疏散对象包括全体师生及来访人员。
4. 疏散过程中应切断电源,预防次生灾害。
5. 设计疏散路线,避免恐慌导致的次生灾害。
6. 考虑特殊群体(如残疾学生)的需求。
7. 提前确定通知疏散方法、集合点、疏散路线和查点职员的程序。
8. 设置紧急撤离路线、学生分流方案、指导紧急撤离的教职员工定点位置和临时避难场所分配方案,并设置相关标志。
(四)自救互救
指定医疗救助指挥人员林山水,确保重伤员紧急护理及与医院的协调工作。通过教育及讲座传授师生自救互救知识。
(五)突发事件应对
1. 被困时,应保持体力等待救援。采取适当活动方式,保持身体机能,利用声音发出求救信号。避免跳楼跳窗,保持镇静。
2. 地震后应关闭液化气开关,消除火源。
二、注意事项
(一)避震时间和方式
地震发生后,学生应“伏而待定”,待摇摆稳定后按照预先确定的疏散路线撤离至紧急疏散避难场所。避免跳楼和跳窗。
(二)不同区域的紧急避震
1. 教室内职员:迅速抱头或头顶书包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方式,保护身体,避免被砸。
2. 教室外职员:跑到空旷的地方,双手保护头部,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3. 就餐职员:在餐厅就餐时,近门职员跑到空旷场地,其余职员蹲在餐桌椅边或靠墙角蹲下。
4. 就寝职员:在宿舍就寝时,上下颠簸时应迅速钻到床下或墙角边,避免跳楼,保持镇静,等待撤离时机。
5. 教师负责指挥学生疏散,确保不离开岗位,楼梯口、拐角处有专人指挥。
6. 学生疏散时,双手护头或用书包保护头部,避免碰撞和踩踏。
7. 为避免钥匙打不开锁,学校统一配置钥匙给每位老师。
(三)紧急疏散特别注意事项
根据各班级位置,疏散时遵循路线,迅速、有序撤离,避免拥挤和踩踏,不要跳楼。
(四)自救互救
疏散后,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的现场救护工作,将受伤者转移至救护站。特别关注因地震导致被困和被埋压的学生救护。
(五)灾后处理
立即向主管部分汇报本校情况,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加强重要设施和物品的保护,维护校园安全和秩序。做好师生思想宣传教育,稳定人心,恢复正常秩序。
三、组织实施演练
根据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方案,进行模拟实战练习。演练包括时间、范围、参与班级、疏散路线、具体负责人等,确保师生熟悉预案,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演练后总结不足,修订预案,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