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侵入岩分类
1. 深成岩:形成于地下深度超过3公里的岩石,主要包括花岗岩。
2. 浅成岩:形成于地下0.5至3公里的岩石,主要包括花岗斑岩、闪长玢岩等。
二、喷出岩(不含火山碎屑岩)
主要包括流神脊纹岩、安山岩等。
三、脉岩类
包括细晶岩、伟晶岩、煌斑岩。
2. 岩浆岩结构分类
描述了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排列方式以及矿物颗粒之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
一、显晶质结构:肉眼能够识别,如深成岩。
二、隐晶质结构:肉眼难以识别,如浅成岩。
三、玻璃质结构:肉眼难以识别,如喷出岩。
很多岩浆岩根据其结构进行命名,如花岗斑岩具有斑状结构;辉绿岩具有辉绿结构;闪长玢岩具有斑状结构等。还有根据构造命名的,如流纹岩具有流纹构造等。
3.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分类
一、长英质岩石:主要矿物成分包括石英、斜长石、碱性长石、白云母。
二、镁铁质岩石:主要矿物成分包括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三、超镁铁质岩石:镁铁质矿物含量超过90%。例如纯橄榄岩。
4.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分类
依据酸性氧化物SiO2的含量(%):
酸性岩:SiO2含量大于65%,如流纹岩-花岗岩类。
中性岩:SiO2含量介于52至65%,如安山岩-闪长岩类。
基性岩:SiO2含量介于45至52%,如玄武岩-辉长岩类。
超基性岩:SiO2含量小于45%,如苦橄岩-橄榄岩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