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十六日的送牛桩子是中国汉族的一个传统生育习俗。在过去,由于对计划生育知识缺乏了解,许多家庭希望第一胎或第二胎能够生男孩,便会有求于送牛桩这一习俗,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如愿以偿地生育男孩。当时,这一习俗颇为流行,许多家庭在参与送牛桩后,果真生了男孩。
进行送牛桩仪式时,通常需要八位男性参与者,最好是不同姓氏,其中必须包括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这八位参与者在白天就会互相约定好,晚上他们会先到被邀请的家庭享用晚餐,餐后等到大多数人都已入睡,他们才会开始行动去偷牛桩。偷取的物品可能包括砖头、碗、鞋子等,目标家庭通常男孩较多,且在村里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偷来的物品会用红纸包好,交给最年轻的那个小伙子,这个动作被称为抱桩子。然后,他们一起前往主人家。
到达主人家后,年长的人开始喊好,其他人跟着应和,内容都是对主人早生贵子的祝福。抱桩子的小伙子接着会抱着偷来的物品,爬上主人的床铺,象征性地睡一会儿,并会在床上撒一泡尿,然后再将桩子恭恭敬敬地交给主人。之后,他们还会一起用餐,直到深夜才各自回家。参与者都需守口如瓶,在主人家的孩子出生前,绝不能提及关于送桩子和偷桩子的事情,否则就会认为不灵验。
当主人家诞下男孩时,必须到被偷物品的家庭去报喜。双方家庭的孩子会互认为干爹和干娘,结成亲戚。选择偷有势力、有人缘家庭的东西,就是为了建立起这种亲戚关系。孩子的名字也会有趣地取自偷来的物品,例如偷了碗就叫做碗儿,偷了鞋子就叫做鞋儿,直到孩子长大才会正式使用大名。当孩子满一周岁时,偷桩子的人家需要回报给被偷的家庭,按照比例进行物品的归还,如偷了一块砖头,就还一百块砖头;如果是一双鞋,就还十双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