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从初一开始,直到十五,都有着丰富的传统风俗和禁忌。以下是这些风俗禁忌的详细介绍:
1. 初一拜年:正月初一是新年的开始,人们会互相拜年,晚辈向长辈拜年并接收红包,寓意新的一年好运连连。之后,邻居之间也会相互问候,互致新春祝福。
2. 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二的传统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亲,这一天也是姐妹们团聚的时刻。家人会一起度过美好时光。
3. 初四迎接灶王爷:据民间传说,初四是灶王爷清点人丁的日子。家人们会在家中等待,燃放鞭炮,焚香祭拜,迎接灶王爷的到来。这一天,人们还会将剩余的年节食物混合烹饪,称为大杂烩。
4. 初五“破五”迎财神:初五被认为是财神的生日,许多商家会选择在这一天开业。家人们会在家中迎接财神,希望新的一年财源广进。初五也称为“破五”,意味着从这一天起,之前的禁忌都可以解除。
5. 初七“人日”:初七被称为“人日”,相传女娲在这一天创造了人。这一天也是所有人的生日。按照传统,人们会在初七吃七宝羹和面条。七宝羹是由七种蔬菜熬制而成,各地的制作方法各异。
6. 正月十一请子婿:正月十一有“请子婿”的习俗,即岳父会请女婿回家吃饭。在初二女婿拜访岳父家后,岳父会在十一这一天回请女婿。
7. 正月十二搭灯棚:正月十二被认为是老鼠娶亲的日子。人们会藏剪刀、捏老鼠嘴、收集旧鞋等,以期驱赶老鼠。同时,正月十五赏花灯的活动从十二开始准备,人们开始搭建灯棚。
8. 正月十三点灶灯:中国有“正月十三上灯,正月十八落灯”的习俗。十三被认为是神灵观赏花灯的日子。此外,正月十三还要吃圆子,象征着团圆和完满。
9. 正月十五看花灯: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是赏花灯、猜灯谜的日子。人们会外出观赏花灯,享受新年的喜庆氛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