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的一般制度是用来规范具有共性特征的企业的运作。它主要包括企业工作制度和企业责任制度。
一、工作制度
工作制度涉及企业各项工作的管理规程,是确保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具体包括法人治理制度、计划制度、劳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服务管理制度、技术工作及技术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劳动管理制度、物资供应管理制度、产品销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生活福利工作管理制度、奖励惩罚制度等。工作制度对企业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但由于种类繁多,不可能逐一详述。设计工作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现代化原则:工作制度应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反映科学管理的特点。股份公司应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制度,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制度,以及目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购销管理制度等。
2. 个性化原则:企业的工作制度应具有独特性。国有企业应坚持党委会制度、职代会制度,并体现行业、地区、企业的特点,以保持活力。
3. 合理化原则:工作制度应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
4. 一致性原则:工作制度应相互配套,形成完整的体系,并与企业核心价值观、管理模式、企业哲学保持一致。
二、责任制度
责任制度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其基本做法是将企业目标和保障目标实现的各项任务、措施、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纳入“包—保—核”体系。
1. “包”:将经济指标和工作要求逐级分配到每个单位、部门、岗位、员工。
2. “保”:纵向和横向实行互相保证,确保纵向指标分解后从下到上层层落实,横向具体协作要求落实到人。
3. “核”:对企业内部每个单位、岗位的“包”、“保”责任进行严格考核,并与其经济利益和奖惩挂钩,确保“包”、“保”落实。
设计责任制度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 科学合理、公正公平地分解责任。
2. 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广泛征求员工意见。
3. 正确处理“包—保—核”的关系,确保考核严明、公正。
4. 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确保责任制度的核心地位,合理配置权力,公正奖惩。
参考文献:
韩朝,陈凯主编.物业管理企业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9.
张德主编.企业文化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