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天前,一则新闻令人震惊——一名20岁的小伙子因为服用了两颗感冒药,全身皮肤溃烂,数月来求医未愈,甚至面临生命危险。新闻中提到,他患有的是“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导致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以及皮肤坏死继发的感染。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一旦受损,病原体便容易入侵。但为何两颗感冒药竟会导致皮肤坏死?这与我们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免疫系统有三个主要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免疫防御是抵御外来病原体并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免疫监视则是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及衰老、凋亡的细胞;免疫自稳则通过“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机制,维持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当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发生异常的过度反应时,便称为过敏反应。过敏者会对某些物质(过敏原)产生过强的免疫反应,即使这些物质对常人无害。过敏原可通过食入、吸入、注射、触碰等方式接触人体,引发过敏反应。例如,花粉、尘螨、海鲜等都可能是过敏原。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是一种由药物诱发的超敏反应,被认为是一种强烈的药物过敏。DIHS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明确结论。但较为公认的观点是,病人体内药物和病毒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临床上的复杂症状。DIHS的症状包括皮疹、发热、多脏器受累(如肝炎、肾炎、肺炎等)、淋巴结病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严重的DIHS可能发展为史蒂芬-约翰逊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后者是此次新闻中男孩被诊断所患的疾病。
DIHS最初通常是较轻微的、非特异性的症状,如咳嗽、头痛、浑身酸痛和发热等。随后在面部和躯干等部位会出现皮疹、红斑,触之疼痛并迅速蔓延;之后,眼部、口腔以及生殖道区域的红色皮疹可能会发展为水泡和大疱,胃肠道、呼吸道粘膜也会出现严重反应,甚至可能坏死,这正是SJS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加剧,在全身的红斑上将发生松弛性大泡,轻轻一碰皮肤就会剥离下来,看起来类似于Ⅱ度烫伤,病人的皮肤大面积脱落,多处粘膜糜烂,伴随着疲乏、寒战、肌肉痛、发热等症状,这时通常会被诊断为TEN。TEN的病情极为严重,可因电解质失衡、血液感染、消化道出血和器官感染等而危及生命,死亡率可高达60%。
为了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我们应避免滥用药物,用药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用法用量,并遵医嘱服用。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切勿擅自混用。若有某种药物的过敏史,应记录下来,并在就诊前主动告知医生。用药期间或用药后一段时间出现了发烧、皮疹、瘙痒、恶心、胸闷等不适症状时应加强观察,停药并多喝水加速药物排泄,必要时就医。从安全性看,同种药物不同的给药途径,口服用药安全性大于肌注用药,肌注用药安全性大于静脉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