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委承包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一、外委单位的普遍特性
外委单位通常由农民工组成,职工文化素质整体偏低,缺乏掌握安全生产知识的能力,维修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技术人员流动性大,由于待遇不优厚和保障机制不健全,外委单位人员流动性大,难以形成技术人才的阶梯式储备。安全基础管理薄弱,工作不稳定性导致在制度形成和落实上存在漏洞。
二、外委承包单位的安全管理
设备维修中心将外委单位作为安全监管的重点,执行“准入关、责任关、稳定关、监督关、验收关”五个关口,实施“统一实行本安体系、统一实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统一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统一开展班组建设、统一检查考核”五个统一的原则。形成了“全员全过程重点防范、定岗定职责严把五关”的安全监管模式,延长了外委单位的安全生产周期。
三、外委施工队伍的选择
外委单位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安全生产等条件,取得相应等级的安全资质,并通过严格的资质审查。通过招投标程序,与公司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和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明确外委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义务和责任。
四、安全教育培训
设备维修中心根据受培人员的来源,进行定向性安全培训,采用专项培训方式,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培训施工人员,组织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进行安全操作示范,讲解安全操作要领,确保外委单位员工能够防范事故,保障自身安全。
五、维修现场安全管理
设备维修中心实行全过程、双监管安全监督制度,加强安监人员对外委队伍作业现场的巡回检查,对检修工作单、现场交底会、高空作业安全带、现场停车等基础项目进行监管,确保现场维修工作的正常有序。
六、本质安全体系考核
设备维修中心将外委单位纳入本质安全体系统一考核,要求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安全措施、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通过考核内容和结果的公开,提高外委单位的安全施工积极性。设立本质安全奖励基金,按月考核、季度兑现,奖励表现优秀的车间职工,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积极性。
综上所述,外委单位安全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企业需持续加强外委单位的安全管理,提高企业安全总体水平,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