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兔号月球车在嫦娥三号任务中做出了以下科学贡献:
1. 实地测量:玉兔号在C1陨石坑周边行进了114米,收集了丰富的月球地质资料。这些资料支撑了科学家们的研究,并最终促使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这是中国嫦娥探月计划首次在顶级科学期刊上展示其发现。
2. 地下结构揭示:通过测月雷达的探测数据,科学家们发现嫦娥三号着陆区地下结构至少包含9层不同物质。这些发现对于理解月球的岩浆演化历史及其后期地质活动具有重大价值。
3. 技术突破:玉兔号不仅是中国首个无人驾驶月球车,也是自20世纪70年代苏联月球车以来,世界上第五个成功在月球表面运行的月球车。尽管体积较小,重量约为140公斤,它证明了无需庞大体积即可完成复杂任务,并显著降低了成本。
4. 难度与创新:与早期有人驾驶的月球车相比,无人驾驶月球车在技术上更为复杂。它需要携带多种仪器,并确保在无人的情况下正常工作。而有人驾驶月球车则主要作为交通工具,扩展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活动范围,其技术要求相对简单。
5. 时代的进步:自最后一次月球车登月以来,大约40年的时间里,电子设备和探测仪器已经有显著的发展。中国在材料选择、驱动系统以及探测仪器等方面取得了创新,使得玉兔号不仅不是70年代技术的重复,而且在某些方面达到了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