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廉简介:唐朝初年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1-02 23:45:12
高士廉简介:唐朝初年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
武德五年(622年),高士廉归顺唐朝,被任命为雍州治中。他在唐朝官场中逐步晋升,武德九年(626年)参与策划了玄武门之变,因此被拜为太子右庶子。唐太宗即位后,高士廉先后担任侍中、许国公,并曾因事被贬为益州长史,不久后回朝任吏部尚书,封许国公。高士廉在位期间,负责献陵事宜,编撰《氏族志》,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影响。他还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图形凌烟阁,显示了他在唐朝的显赫地位。贞观十九年(5年),高士廉被任命为太傅,辅佐太子李治监国。高士廉于贞观二十一年(7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他追赠司徒、并州大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并被配飨太宗庙庭。唐高宗即位后,追加他为太尉,彰显其一生的功绩。
导读武德五年(622年),高士廉归顺唐朝,被任命为雍州治中。他在唐朝官场中逐步晋升,武德九年(626年)参与策划了玄武门之变,因此被拜为太子右庶子。唐太宗即位后,高士廉先后担任侍中、许国公,并曾因事被贬为益州长史,不久后回朝任吏部尚书,封许国公。高士廉在位期间,负责献陵事宜,编撰《氏族志》,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影响。他还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图形凌烟阁,显示了他在唐朝的显赫地位。贞观十九年(5年),高士廉被任命为太傅,辅佐太子李治监国。高士廉于贞观二十一年(7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他追赠司徒、并州大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并被配飨太宗庙庭。唐高宗即位后,追加他为太尉,彰显其一生的功绩。

高士廉,字士廉,是唐朝初年的宰相,出身名门,为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他出生于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少有才器,深谙经史,且以孝道著称。高士廉初入仕途于隋朝,任职治礼郎,后因受斛斯政事件牵连,贬为交趾郡朱鸢县主簿,在此期间,他受到交趾太守丘和的赏识,被任命为司法书佐。
武德五年(622年),高士廉归顺唐朝,被任命为雍州治中。他在唐朝官场中逐步晋升,武德九年(626年)参与策划了玄武门之变,因此被拜为太子右庶子。唐太宗即位后,高士廉先后担任侍中、许国公,并曾因事被贬为益州长史,不久后回朝任吏部尚书,封许国公。
高士廉在位期间,负责献陵事宜,编撰《氏族志》,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影响。他还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图形凌烟阁,显示了他在唐朝的显赫地位。贞观十九年(5年),高士廉被任命为太傅,辅佐太子李治监国。
高士廉于贞观二十一年(7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他追赠司徒、并州大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并被配飨太宗庙庭。唐高宗即位后,追加他为太尉,彰显其一生的功绩。
高士廉简介:唐朝初年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
武德五年(622年),高士廉归顺唐朝,被任命为雍州治中。他在唐朝官场中逐步晋升,武德九年(626年)参与策划了玄武门之变,因此被拜为太子右庶子。唐太宗即位后,高士廉先后担任侍中、许国公,并曾因事被贬为益州长史,不久后回朝任吏部尚书,封许国公。高士廉在位期间,负责献陵事宜,编撰《氏族志》,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影响。他还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图形凌烟阁,显示了他在唐朝的显赫地位。贞观十九年(5年),高士廉被任命为太傅,辅佐太子李治监国。高士廉于贞观二十一年(7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他追赠司徒、并州大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并被配飨太宗庙庭。唐高宗即位后,追加他为太尉,彰显其一生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