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固结成岩作用属于外力作用的范畴。它是指沉积物在地下水的作用下,通过水分排出、颗粒重新排列、胶结作用等过程,逐渐转变为岩石的地质作用。
2. 内力作用是指地球内部能量导致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现象。这些作用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和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
3.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主要的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蚀变作用、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
4. 压实作用是沉积物在上覆沉积物的重力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和密度增加的过程。压实作用可以分为机械压实作用和化学压实作用两种类型。
5. 机械压实作用主要表现为颗粒的重新排列、塑性变形和破裂。这种作用可以改变沉积物中某些片状、针状和柱状颗粒的排列方向,使之垂直于压力方向排列。
6. 化学压实作用,也称为压溶作用,是指在压力作用下,沉积物中矿物的选择性溶解。压溶作用可以发生在未胶结的沉积物中,也可以发生在已胶结的沉积岩中。
7. 在未胶结的沉积物中,颗粒之间通过点接触,随着上覆压力的加大,颗粒接触处会发生晶格错位和溶解作用。这导致颗粒之间由点接触发展到线状接触、缝合接触和凹凸接触。
8. 在已胶结的沉积岩中,压溶作用主要形成缝合线和压溶线。这些结构垂直于最大应力轴发育,可以是上覆压力或构造压力造成的。缝合线和压溶线常见于富含黏土的碳酸盐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