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研究区域变质带和变质相的划分时,我们根据岩石化学资料和野外观察结果,参照变质岩石中典型的标志矿物或矿物共生组合,对调查区内的变质相带进行了划分。主要划分为低绿片岩相绿泥绢云母带和低绿片岩相黑云母带。
绿泥绢云母带在调查区内占比较大,而黑云母带分布较少。这两个变质相带的划分主要依据是变质矿物的共生组合,尤其是标志矿物组合和原岩成分的关系,以及温度、压力变化的影响。
具体到各变质相带,低绿片岩相绿泥石绢云母带主要由阿尔喀山地区的二叠系和部分上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组成。该变质带的岩石类型包括细粒岩屑石英砂岩、薄层含缓团状岩屑石英细砂岩、含钙岩屑石英砂岩等。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主要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绢云母+绿泥石等。
低绿片岩相黑云母带则分布在昆南断裂以北的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等地层中。该带岩石类型包括二云母片岩、石英黑云母片岩、千枚状粉砂质板岩等。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包括石英+长石+黑云母+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黑云母+绢云母+绿泥石等。
这些变质岩石的特性反映出变质作用在不均匀地质背景下进行,原岩性质和变质作用的深度共同影响了变质程度和矿物组合。通过对变质相带的详细描述,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调查区内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