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火山岩(喷出岩):这类岩石是在岩浆喷发至地表后迅速冷却凝固形成的。由于快速冷却,火山岩中的矿物结晶通常较为细小,难以用肉眼辨认。例如,流纹岩、安山岩和玄武岩均属于这一类别。
2. 侵入岩(深成岩和浅成岩):深成岩在地下深处形成,岩浆在高压和缓慢冷却的环境中结晶,因此矿物结晶较为明显。浅成岩则在较浅的地层中形成,岩浆冷却速度较快,矿物结晶相对较细。常见的深成岩包括花岗岩和辉长岩,而浅成岩则有花岗斑岩和辉绿岩等。
3.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的。这类岩石的例子包括片麻岩、片岩和石英岩等。变质岩在地壳中的分布相对较少。
岩石在地壳中的分布并不均匀。沉积岩覆盖在地表,占大约75%,火成岩占25%。随着深入地壳,火成岩和变质岩的比例逐渐增加。地壳深部和上地幔主要由火成岩和变质岩组成,其中火成岩占64.7%,变质岩占27.4%,沉积岩占7.9%。火成岩中,玄武岩和辉长岩占65.7%,花岗岩和其他浅色岩约占34%。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种岩石之间的界限并非截然分明,它们的性质会随着矿物组成的变化和地质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在特定环境下,一种岩石可能转变为另一种性质的岩石。因此,有些地质学家认为这种分类方法有些武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