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时期出现了竹书和帛书。在这个时期,书写材料从甲骨和金文转向了更为便捷的竹片和丝绸,这些材料的使用为文化的传播和保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这种文字被称为甲骨文,今天的汉字即源自于此。我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有文字可考。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我们称之为金文。到了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即大篆。
在科技方面,我国人民很早就开始观察天象。古载我国最早的一次日食发生在夏朝。商朝的甲骨文中保存了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的日食记录。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商朝时期,历法逐渐完备,到了战国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定出一年的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一大成就,对生产的发展非常有利。在医学方面,商朝甲骨文记载了数十种疾病,周朝医学已经分科,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的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在文学艺术方面,《诗经》汇集了西周到春秋的诗歌,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是流传千古的抒情长诗。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艺术的鼎盛时期,商朝的四羊方尊是著名的青铜艺术精品。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在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整套编钟尤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