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之一。在长期观测天象的基础上,战国时期楚人甘德(今属湖北)和魏人石申(今属河南开封)各自撰写了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将这两部著作合而为一,称之为《甘石星经》。该录了800个恒星的名字,并确定了其中121个恒星的位置,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之一。此外,该书还记录了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并发现了它们的出没规律。
相传石申著有《天文》八卷,其中记录了138座恒星和800个恒星的位置。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天象观察有着浓厚的兴趣。古书中关于夏朝时期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记录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鲁国的天文学家在观测天象中记录了37次日食,其中33次已被证实是可靠的。
哈雷彗星早在公元前613年就被记录在鲁国史书《春秋》中,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天文学专著。齐国人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八卷,魏国人石申则撰写了《天文》八卷。这两部著作后来被合为一部,即《甘石星经》。该书不仅记录了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还记录了800个恒星的名字,并确定了其中121个恒星的位置。
甘德还利用肉眼发现了木星的卫星,这一发现比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在1609年使用天文望远镜发现该卫星早了2000多年。石申则认识到日月食是天体相互掩盖的现象,这一认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为了纪念石申的贡献,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