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色度:饮用水的色度超过15度时,大多数人能够察觉,而超过30度时,人们通常会感到厌恶。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
2. 浑浊度:浑浊度是水样品的视觉属性,用来表达水的清澈或浑浊程度。它是衡量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评估水处理设备净化效率和判断水处理技术状态的关键依据。降低浑浊度意味着水中微生物含量减少,这不仅能提高消毒效果,还有助于减少卤化有机物的生成。
3. 臭和味:水的异味通常是由有机物引起的,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强或工业污染的结果。
4. 余氯: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并在一定时间后,仍然留在水中的氯的量。余氯在水中能持续杀菌,防止供水管道自身污染,确保供水水质。
5. 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所需的氧量。COD值越高,表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越多。
6. 细菌总数:水中的细菌来源于空气、土壤、污水、垃圾和动植物尸体。水中细菌种类繁多,包括病原菌。我国规定,每毫升水中细菌总数不应超过100个。
7. 总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是粪便污染的一个指标菌,其检出情况可以表明水是否受到粪便污染以及污染的程度。经过消毒处理后,总大肠菌群指数达到饮用水标准,说明其他病原体原菌也基本被杀灭。标准规定每升水中总大肠菌群数量不应超过3个。
8. 耐热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比总大肠菌群更准确地反映食品受到人和动物粪便污染的程度,也是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9. 大肠埃希氏菌(E. coli):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通常不致病,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特定条件下,它可能导致肠道外的感染。某些血清型的大肠埃希氏菌具有致病性,能引起腹泻,统称为致病性大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