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分布差异
1. 谷丙转氨酶:这种酶在各种细胞中均有存在,尤其在肝细胞中含量较高,肝脏内的转氨酶含量大约是血液中含量的100倍。
二、功能差异
1. 谷丙转氨酶:在正常情况下,只有少量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活性升高不明显。在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急性肝细胞损害时,谷丙转氨酶会大量释放到血液中,成为诊断这些疾病的重要指标。
2. 谷草转氨酶: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谷草转氨酶含量较低。当相关细胞受损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谷草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浓度升高。临床上,它常被用作心肌梗死和心肌炎的辅助诊断工具。
三、临床指标意义
1. 谷丙转氨酶:由于肝细胞中谷丙转氨酶的浓度远高于血液,即使只有1%的肝细胞受损,血液中的酶活性也可能增加一倍。因此,谷丙转氨酶(尤其是ALT)是急性肝损伤的敏感标志。
2. 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参考范围是0至40单位/升。当谷草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且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的比值(AST/ALT)大于1时,这可能表明存在广泛的肝实质损伤,预后不佳。
来源参考:百度百科-谷草转氨酶
来源参考:百度百科-谷丙转氨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