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七七四十九天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其起源与佛教有关。按照这一习俗,从亲人去世的那天起,每七天进行一次纪念,依次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直至“末七”,共计四十九天。
2. 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一习俗源于佛教的生缘说,大约在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后,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从唐初开始,这一习俗开始普及,突破了宗教信众的范围,变得更加世俗化。
3. 在七七四十九天之中,民间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称为“回煞”(又称“回殃”或“出煞”)。相传,这一日是阎王差遣鬼卒来收取死者魂魄,送往阴曹地府的时刻。另一种说法是,死者的魂魄会在这一时期回家一次。回煞的具体日期和时间由阴阳先生根据死者的生辰和死亡时间来确定。
4. 在“出煞”这一天,家属会将香烛酒食准备好,并在地上撒灰,用以观察死者归来的足迹。他们还会立一根竹竿,每尺贴上纸钱,放在门口或房檐下,以为阴魂指引。同时,在房屋角落放置一个装有熟鸡蛋的土罐,意在贿赂殃神,让死者魂魄能够在家多停留一会儿。
5. 出煞时,家属通常会躲避起来,直到规定的时间过去。之后,他们先放一串爆竹,然后才能进入家中。在死者的百日和周年纪念日,家属还会继续烧纸祭奠。
6. 通常在死者去世半年或一年后,家属会为他们举行一次道场,以表达对死者的纪念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