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陶瓷-- 粉彩仙妆特邀嘉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徐庆庚
Z: “庭院日初长,玫瑰正堪颂:“香色两徘徊,声价今人重,”有“瓷苑玫瑰”之称的粉彩瓷,以其粉柔清雅的装饰风格,得到了古今中外人们的钟爱。
B: 我认为,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粉彩的民族和艺术性。民族性表现在它的装饰技法和意蕴上,艺术性突出在名家大师的造型功力和画境品位上。这就赋以了粉彩瓷旺盛的生命力。
Z: 难怪陈浏在《陶雅》中谈到粉彩瓷时,也赞不绝口地说:“盖天下尽善致美者,莫如粉彩。趋势相表里,历数代名家高手也。”我们将永远铭记近代现代史上的粉彩大家。是他们披荆斩棘,情萦于玫瑰盛开的——瓷路。
Z:将粉彩颜料画在瓷器釉面上,经一定炉温烘拷,使彩料与釉面的结合牢固而不致剥落,在技术上我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B:关于这个问题,十八世纪的欧洲人可以说是最有体会的。1712年1722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殷弘绪在景德镇收复了大量有关瓷器制造技术的情报,分别写成了两封长信向法国神父报告,其中详细技术了粉彩瓷的制作方式和彩绘技术,同时还寄去了粉彩瓷的样品和粉彩的色彩、毛笔等物。法国政府立即在皇家设立化验室里进行了分析化验,并在本国烧制的长石质瓷器上作了彩绘和烘拷试验。结果是“中国彩料不能涂饰欧洲瓷器,因瓷釉性质不同,彩料龟裂、脱落和缺乏附着性。”“法国长石瓷器不可能与中国粉彩和珐琅质玻璃很好的结合。”这说明景德镇在引进珐琅彩的同时,创造了与瓷质相适应的彩料和装饰工艺。
Z: 徐老师,粉彩瓷的产生,得到了康雍乾三代皇帝的喜爱和重视。我想它的发展一定很顺利吧?
B: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螺旋式的趋势,不可能一帆风顺。就粉彩瓷来说,由于装饰的纹样都是由宫延内务府造办处御用画师设计,经皇帝批准后交由景德镇御窑厂照样烧造的。只求精细完美而不求创意。从美学艺术的角度上来看,尤其是晚清时期的官窑粉彩,是一味仿造康雍乾三朝的宫廷用瓷。不仅片面追求工艺技巧,而且缺乏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这种瓷瓶的上部可以转动,谓之为“天干”,而固定的瓶体则标之为“地支”,随着颈部的转动可以得出代表日期的“干支”来,可说是费尽心机,匠心独运,诚如《陶雅》所言:“其制作之精美豪宥,由于朝命,专官监督,其任百尔,执事媚兹一人。”所媚兹的一人就是最高统治者,即完全服从和服务于皇帝一个人的。
Z: 在清朝咸丰五年,即公元1855年,景德镇御窑厂一度停止烧造。而恰在此时,瓷坛上盛行一种浅绛彩瓷,当时轰动很大,影响极广,这是怎么回事?
B: 浅绛彩是仿照国画的浅绛山水的画法,这种浅绛彩瓷的特点是颜色柔和浅淡,与当时流行的色彩浓艳的粉彩瓷器形成强烈的对比。浅绛彩是由人称“御窑一支笔”的画师金品卿首创的。另外还有王少维、程门等安徽藉的画家加盟。他们都有是以画入瓷,把瓷胎当作画纸,绘画题材不受宫延的限制,完全自由地发挥创意,并且沿袭了文人画派的装饰风格,敢于把自己的字号姓名题写在瓷器上,首开了题跋写款的先河。浅绛彩山水较多,人物画却极为罕见,程门的这幅瓷板画表现唐人传奇中的风尘三侠,容貌服饰各异,姿态个性分明,尤其是笔致尖秀爽劲,眉目点染传神,背景山水花木。以小写意笔法,则使主题更为突出。空白处“书于昌江珠山之南窗客次,雪笠程门作”的题款,于观画之余,倍觉画家造诣、涵养、个性与品位。
Z: 不过,浅绛彩料颜色附着性较差,容只易磨损,以至“不入雅玩”而不被收藏家所珍重,所以浅降彩也维持了几十年。但是瓷上文人画派的理念并没有因为浅绛彩的没落而消失。
B: 是这样的。到了光绪年间,以潘陶宇和汪晓棠为代表的陶瓷画家,改用了粉彩绘瓷,扩大了色彩的表现领域。这种被称之为:“新式粉彩”在民国二十年前后,成为景德镇艺术陶瓷的主流。潘陶宇出生于书香门第,擅于画事时见士气。《关山行旅图》以宋人笔法绘成,取景空阔旷远,大块留白,以示关山无尽之意,仿李成双勾画枯树老槎,古气盎然最为精彩,全图着墨不多而下笔精到,又画于小幅瓷板之上,更叫人把玩不忍释手,赞叹不已。汪晓棠的粉彩人物画最为著名,所作仕女俏丽妩媚,态阿娜轻盈深得改琦、丹旭画派真髓。《黛玉葬花图》中的林妹妹颦眉荷锄,一侧孤鹤相随,衬托出画中人孤高自许,目无下尘,郁忧悲然的思绪和情感。全图一人一鹤,不设背景,更添雅洁素净的氛围。尤其是设色与线条追求柔美圆转,显现出汪晓棠不凡的瓷画工力。
Z: 我听老一辈的艺人们说,珠山八友中的汪野亭刘雨岑和程意亭,都是潘陶宇的学生。
B: 不错。连王大也是汪晓棠的弟子呢。可惜潘、汪两位大师都英年早逝,享年不到四十岁,所以传世作品不多。但是他们作为景德镇现代粉彩奠基人的影响和作用,却是瓷界所公认的。
Z: 除了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以外,在这同一时期的还有哪些著名的粉彩艺术家呢?
B: 在二十年代成名的粉彩艺术家有不少。其中方云峰,汪大沧,张沛轩、汪小亭、程芸农等影响较大。方云峰,字碧霞,是地道的景德镇人,也是当时唯一从事瓷器彩绘的著名老艺人。所画的粉彩瓷富有韵律,工而不板。尤其是在传统的国画笔墨中融入了西画写生素描技法。这件作品画玄鹿与松柏,寓意长禄延龄,松柏常青,是仅存的传世佳品。如果说方云峰的灵鹿是笔毫纤细的话,那么张沛轩的鱼藻也深得画理。他以浓淡不同的墨色点成鳞,明暗层次表现极佳。而且萍藻配景与游鱼的动静结合,通过尾鳍的动态及水草勾勒外的浅谈绿彩料的渲染。其诗意和语汇,风趣和画理,可谓“水作精神墨作彩,都从笔底写生来”。汪大沧早年师从潘陶宇,他秃笔画粉彩山水,堪称一绝。这幅画用墨彩勾皴江岸山水坡渚之景,皴法迅疾劲削,青绿彩料敷染,得山石硬质之感;江中泊舟行船,草屋临水架设,全图用笔粗犷,画山写水之景苍茫深厚,一派萧瑟秋意与主题十分吻合,揭示了“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的意韵。
Z: 据我所知,在景德镇著名的粉彩艺术家安徽藉的人最多,但江西藉的除了您刚才讲的方云峰,还有哪些杰出人物?
B: 江西藉的粉彩艺术家除了汪晓棠,潘陶宇,王琦、徐仲南、邓碧珊、汪野亭、程云农以外,还应该指出南昌的邹文候、刘希任,他们的技术全面,人物、山水、花鸟样样精到,功底很扎实,称得上是粉彩瓷坛上的名将。邹文候以白鹭、荷花入画,重在对于色彩与物态的驾驭和捕捉能力的笔触。整幅瓷画用笔用色极为考究,本应是碧绿的荷叶则泼以不同层次的墨彩。引入了传统水墨写意的技法,润泽与浓艳,使观赏者都不难体会到其中的韵趣。而刘希任笔下的人物,开相笔致细腻,淡墨渲染有王琦画风,兼之笔法流畅,重在写神,略景事物,画工到位,在粉彩艺苑占有了一席之地。
Z: 新中国成立以后,景德镇市政府为了繁荣陶瓷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