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和,字并斗,初名龟龄,号玄真子,是祁门县灯塔乡张村人,祖籍浙江金华,其先祖来自湖州长兴房塘。自幼聪颖,三岁读书,六岁作文,十六岁考取明经科。他历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位。然而,在经历了仕途风波和个人家庭的变故后,张志和选择放弃官职和家庭,流浪于江湖。唐肃宗曾赠送他奴仆,分别命名为“渔童”和“樵青”,他便与这些奴仆一同在太湖流域的苕溪和霅溪之间隐居,以渔樵为乐。
大历九年(774年),张志和应湖州刺史颜真卿之邀,前往湖州拜访。同年冬天,在一次游览平望驿时,不幸在莺脰湖落水身亡。他的著作包括《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以及传世的歌词五首和诗歌七首。
他的《渔歌子》描绘了西塞山前白鹭自由飞翔的景象,桃花随水漂荡,肥美的鳜鱼在水中游动。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箬笠,披着绿色蓑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春景中,不愿归来。
《渔歌子》是一种著名的词牌名,原本是唐教坊的名曲。它分为单调和平仄两体,单调共二十七字,平韵,张志和的这首词最为著名。平仄版本共五十字,仄韵。《渔歌子》也被称为《渔父》或《渔父乐》,可能是源自民间的渔歌。根据《词林纪事》的记载,张志和曾向湖州刺史颜真卿展示他破旧的船只,并请求帮助更换,同时创作了《渔歌子》。这个曲牌即以张志和的这首词而得名,其中“子”意味着“曲子”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