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雪节气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降雪更为频繁且范围更广。通常在每年的公历12月7日或8日,大雪节气到来,太阳到达黄经255度。在这个时期,正午时分,通过圭表测量日枝拦影,其长度达到古尺一丈二尺四分,相当于今天的3.05米。夜晚,观察北斗七星的斗柄,它指向的方向是亥,即西北方。大雪节气对应的农历十一月,也称作仲冬月、葭月或畅月,意味着雪量增大。古时候,人们认为“大”意味着“盛”,意味着雪在这个时期达到了盛大的程度。因此,大雪节气期间,雪往往下得更大、更广。
在大雪节气,中国的东北、猛知胡西北地区的平均气温已经降至-10℃,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的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除了华南和云南南部没有冬季的地区外,其他地区都已经进入了冬天的氛围。在气候正常的情况下,黄河流域和以北地区已经有积雪,冬小麦的生长也已经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