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条目1】古鼎中有三足皆为空心,其中可容纳物者,称为“鬲”。
【条目2】烹饪时,汤汁需置于鬲的底部,食材浮于汤汁之上,如此易于煮熟且均匀。
【条目3】《鼎卦》初六爻辞提到:“鼎颠趾,利出否。”意指将鼎足倒置,便于排出渣滓。
【条目4】九二阳爻表明,鬲中再次放入烹饪之物,代表烹饪过程的继续。
【条目5】现代京师的屠夫在烹煮猪肉时,采用悬挂方式,避免食材接触锅底,反映古人的烹饪技巧。
【条目6】古铜香炉底多镂孔,先点燃香饼于炉中,再以灰覆盖,火势旺盛且持久。
【条目7】为防止香炉过热损坏席子,于炉下放置带水的托盘,以浸泡三足,并承接掉落的香饼残渣。
【条目8】古器物设计周到,形制与纹饰大体相似,反映古人遵循师法,不敢随意改动。
【条目9】现代学术中,人们各自提出新意,追求新奇而忽视传统,这种现象不仅限于器物制作,连孝道等传统价值观也受到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