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名:Melia azedaeach L.
科属:楝科楝属植物。
别名:又名楝树,紫花树,楝枣子。翠树、森树、楝枣树、火棯树、花心树、苦辣树、洋花森。
苦楝树形态特征:落叶乔木,可高达20米。树冠宽阔而平顶,小枝粗壮。皮孔多而明显,叶互生,呈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至椭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钝尖锯齿,深浅不一,基部略偏斜。圆锥状复聚伞花序腋生,花淡紫色,有香味。核果近球形,熟时黄色,宿存枝头,经冬不落。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
地理分布:苦楝是古老的树种,在我国公元6世纪的《齐民要术》中就有楝树生长特性及育苗造林的记载。苦楝在我国分布广泛,黄河流域以南、华东及华南等地皆有栽培。本地区有自然分布,栽培应用较少。多生于路旁、坡脚,或栽于屋旁、篱边。北至河北,南至云南、广西,西至四川,都有分布。
生态习性:苦楝为强阳性树种,不耐庇荫,喜温暖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耐潮、风、水湿,但在积水处则生长不良,不耐干旱。枝梢生长快,至生长期终了嫩梢尚未充分成熟,顶芽容易脱落,梢端易受冻害。春季主梢下部成熟部位再萌发生长,从而形成分枝多、树干矮的特性。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须根较少,因而抗风力强,大树移植成活差。幼树生长快,寿命短,对二氧化硫等抗性强,具有吸滞粉尘和杀灭细菌的功能。
苦楝树育苗栽培:主要通过播种繁殖。出种率25%~40%,种子千粒重550~830千克,每千克约含1200~1800粒,发芽率60%~80%。可于冬播或早春播种,每亩播种量15~20千克,约40~50天后开始发芽,亩产苗量可达1.0~1.5万株,一年生苗高1.0~1.5米。
绿化用途:苦楝树形潇洒,枝叶秀丽,花淡雅芳香,又耐烟尘、抗污染并能杀菌,故适宜作庭荫树、行道树、疗养林的树种,也是工厂绿化、四旁绿化的理想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