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多事之秋"这个成语中的"秋",实际上指的是一个时期,这个用法是从秋天的本意延伸而来的。
2.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中国古代,秋天往往被视为一个多事之秋,这与古代中国多在秋季发动战争的习惯有关。特别是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主常在秋天出兵,以利用农民闲暇时节获取军事上的优势。
3. 秋天也被看作是一个充满忧愁的季节。"多事之秋"这个说法还与中国古代文人悲秋的情结有关。秋天的凉爽和凋零常常引发人们的忧愁情绪,而"愁"字本身也就蕴含了秋天的意境。
4. 现代医学解释了这种现象:秋天,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增加,这种激素促使人们入眠,同时也可能引发消沉抑郁的情绪。褪黑激素抑制了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这些激素是激发细胞工作的,它们分泌减少后,人们就会感到情绪低落。
5. 秋天是多雨的季节。"多事之秋"也与中国古代民间对秋天的感受和认知有关。在农耕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秋天频繁的阴雨天气会阻碍农作物的成熟,造成收成减少。
6. 特别是中原地区,秋季降雨常占全年降雨总量的六成以上。这种多雨的秋天无疑是当时人们最担忧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