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晚的春节出现在公历2月20日,这种情况曾在1985年出现。最早和最晚的春节之间相差一个月。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天文历法办公室的技术员陈小姐透露,春节能晚至2月18日是比较少见的,但它比历史上最晚的春节还提前了两天。“春节最早会出现在公历1月21日,1966年出现过。最晚的春节会出现在公历2月20日,曾在1985年出现,两者之间相差一个月,不会再多了。”春节的日子在1月21日到2月20日这个范围内有规律地变动。
不少国家都有春节,它们也是在一定的公历范围内变动。中国的春节变动幅度相对较小,而某些西亚国家的春节变动幅度则是一整年。春节是按照农历编排的,农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依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编制,非常适合农业活动的安排。它起源于夏代,科学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因此流传至今。
闰月既带来了困扰也提供了帮助。人们都知道春节是按照农历计算的,农历与公历之间存在差异。那么,为什么明年的春节跳跃幅度会这么大呢?“主要原因是闰月,”陈小姐解释说,只要有闰月出现的年份,农历和公历之间的差距变化就会特别大。
以春节为例,有闰月的年份中,农历会比公历年多19天,因此春节会比前一年晚19天。而在没有闰月的年份中,农历会比公历年少11天。按照这个规律推算,2005年没有闰月,因此比2006年少11天,所以去年的春节是在2月7日。
如果没有闰月的调节,中国的春节可能会在全年任何时间出现。因为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来计算月份,每年都会比阳历少11天,长期下来,阴历与阳历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闰月就是为了调节这个偏差而设置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13个月的年份,以此来缩小偏差。而在没有闰月调节的一些西亚国家,长期以来,阳历与阴历就无法对应了。
陈小姐还解释了闰月的设置方法:农历月份中如果没有“中气”的月份就被认为是闰月。各个月份的中气分别是:一月雨水,二月春分,三月谷雨,四月小满,五月夏至,六月大暑,七月处暑,八月秋分,九月霜降,十月小雪,十一月冬至,十二月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