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是“对牛弹琴”成语的主角。该成语出自汉·韩愈《谏夷宾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策,低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廓。”其意在讥讽那些不懂对方所言的人。成语“对牛弹琴”提醒我们,在办事时要考虑对象,因人而异,因事制宜。后来人们用“对牛弹琴”来表示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解深奥道理是徒劳的。成语“对牛弹琴”的艺术特色在于,它含有讥讽的语气,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考虑对象。对于一些固执己见、不愿听从道理的人,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们确实是“对牛弹琴”,但这种用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场合。成语“对牛弹琴”是偏正式的,可以作为谓语或宾语,含有贬义,常用于讥讽他人。关于“对牛弹琴”的典故,讲述了古琴家公明仪在山间为牛弹奏琴曲,但牛并未对此作出任何反应。公明仪意识到牛并不懂得音乐,于是改变策略,模仿牛的叫声来弹奏,这次牛果然停止了吃草,抬头注视着公明仪。这个典故强调了在沟通时需要考虑对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