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孟子”是指孟轲,字子舆,他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2. 孟子约生于前372年,卒于前289年,他的出生地是战国时期的邹国,今日的山东邹县东南。
3. 孟子出身于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后来迁居到邹国。
4. 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提到,孟子曾游历齐国,未能得到宣王的赏识,后又在梁国,未能与惠王达成共识,被认为是思想过于迂远。
5. 司马迁亦描述了当时的秦国、楚国和齐国等国家都在致力于富国强兵,而孟子则推崇唐虞三代之德,与当时的政治氛围不合。
6. 班固在《汉书·楚元王传赞》中对孟子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自孔子去世后,孟子是少数能够通达古今、言论有补于世的文人之一。
7. 韩愈在《进学解》中提到孟子的辩才和对孔道的理解,认为孟子的学说有助于指导年轻人的成长和修养。
8. 林语堂则从现代青年的角度出发,认为孟子充满英俊之气的言论,对于激励青年立下志向和努力工夫具有积极作用。
9. 林语堂还指出,孟子的学说专注于培养志气和正气,认为这是积极的修养方式,适合用来激励和指导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