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孟子在《告子下》中提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人和一个国家发展的道理。
2. 逆境和忧患对人的一生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相反,它们是人生宝贵的财富,能让人在经历种种困难后,回首往事时充满自豪和欣慰。
3. 与一帆风顺的人生相比,经历过逆境和忧患的人生要更加丰富和有价值。因为这样的经历让人成长,使人更有韧性。
4. 孟子的这一思想,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理论,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的背景下提出的。那时,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5. 文章通过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式,逐层推论,证明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排比句和对仗句,使语气错落有致,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