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婚祭祖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其中包括以下讲究和忌讳:
1. 新人祭祖:在结婚前,新人和家族成员一同前往祖坟或家中的神位前进行祭拜,以此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祈福之情。
2. 供品准备:祭祖时应准备一锅饭、一锅汤、十项菜品(可荤可素)、一瓶米酒。此外,还需准备七个碗、七双筷子、七个小酒杯、一个饭勺和一个汤勺。有时还会准备一个小酒壶,方便斟酒。
3. 金纸准备:需要准备六支刈金(或六只),如果是除夕祭祖则需要加倍至十二支(或十二只)。应使用真正的锡橘正箔纸制作的刈金,这样祖先才能有效使用。
4. 安神位与汤圆:如果当天安神位或入宅安放祖先牌位,也需要准备汤穗山圆,通常为二斤。冬至当天则只需准备一斤清水汤圆,无需饭菜,也不必烧金纸。
5. 专用桌子:祭拜祖先时,应使用一张独立的桌子,而不是神桌的下桌。将小酒杯与筷子成对摆放,碗叠放好,并摆放供品、金纸和米酒。
6. 祭拜流程:祭拜开始时,家长点燃三柱一尺六寸长的香,向家中的主神报告祭拜事宜。若有“倒房”祖先(指非本家族的祖先),也可以请其用餐,但饭后需请其离开。
7. 家庭成员祭拜:家庭成员点燃一尺三寸长的香,向祖先牌位拜祭,并报上自己的姓名和代数。之后,众人可一起拜祭,并请祖先保佑家族成员。
8. 酒祭与问祖:祭拜过程中,分三次斟酒,每次大约间隔三十分钟。最后用圣杯询问祖先是否已吃饱,如果得到肯定回应,即可烧金纸。
9. 祭拜结束:烧完金纸后,祭拜便告结束,可以收拾供品。这一传统仪式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也是对新婚夫妇未来的祝福。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