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定义差异: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就是全供事业单位,其特点是所有的经费都是由政府预算直接拨付,这类单位不需要自行筹集资金。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经费则是由政府和单位按照一定比例共同承担,政府按照差额的比例来负担部分,这部分在预算中列支;单位承担的部分则在税前列支,例如医院就是一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2. 稳定性差异:由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是国家财政,因此其工作稳定性较高,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而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然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由于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面临更大的风险,从而影响工作稳定性。
3. 范围差异: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包括那些具有一定收入并承担政府社会职能的单位,比如医院;以及自收自支单位,原为国有企业行业主管局。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则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公办学校、党校等。
根据财政部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勤俭办事业的原则,平衡事业发展与资金需求,确保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利益。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编制和执行预算、决算,资产管理,以及财务监督等,目的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务风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