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完全依靠政府财政,包括员工工资、社会保险和办公经费等,全部由财政承担。这类单位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参与经营活动,不产生经济效益,主要职责是执行政府职能或执法。
2.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政支持为一定额度,不足部分需单位自行筹集。这类单位通常属于公益二类,既有公共服务职能,也要通过服务和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经济效益,例如医院等既有收入又承担政府社会职能的单位。其他差额拨款单位包括高等学校、应用型科研院所和文化演出单位等。
3. 从稳定性来看,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更具优势,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员工工资可能会有波动,效益好的单位员工工资可能较高,效益不佳时,工资待遇可能低于全额拨款单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