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记里鼓车,又称记里车或大章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马车,用于记录行驶的距离。
2. 它的构造与指南车相似,分为上下两层,每层都配备有木制的机械人。
3. 当车辆行驶一里路时,下层的机械人会敲击鼓面,行驶十里路时,上层的机械人会敲打铃铛。
4. 晋惠帝时期,太傅崔豹在《古今注》中记载了记里鼓车的相关信息。
5. 记里鼓车在古代天子出巡时是仪仗车驾中必备的一种典礼车辆。
6. 它由四匹马拉行,位于指南车之后。
7. 南朝宋时期,记里鼓车的制度得以延续。
8. 南齐时期,记里鼓车的车顶增加了华盖,车身进行了彩绘装饰。
9. 南梁时期,继续沿用齐制,但由于佛教的盛行,改用牛拉记里鼓车。
10. 唐朝恢复旧制,用四匹马拉记里鼓车,仍然位于指南车之后。
11. 宋朝雍熙四年,随驾记里鼓车的仪仗队人数从13人增加到了30人。
12. 《宋史》中记载了内侍卢道隆所奏报的记里鼓车的构造。
13. 记里鼓车有一辕、双轮,车身分为上下两层,每层都有一个手持木槌的木头人。
14. 车轮直径各为6尺,周长18尺(按圆周率3计算)。
15. 按照古代的标准,一步等于6尺,车轮转一周等于车行3步,一里合300步,即300x6=1800尺,车轮转动100周相当于行驶一里。
16. 根据宋代的制度,一步较小,等于5尺,一里合360步,仍然是1800尺,车轮转动100次合一里。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