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先秦时期,古钱币的铸币形式包括象形金属铸贝(无文金属贝)、金属斧(空首布和布钱体系)、蚁鼻钱(鬼脸钱)等。春秋战国时期,铸币形制和铸造方法由象形向抽象演变,形成了贝币、布币、刀币、圆钱、楚金等五大类。
2. 秦汉新莽时期,秦灭六国后,统一货币为秦半两。汉代,货币制度多次改变,铸行了各种减重货币。王莽时期,货币制度频繁改动,莽钱体制与法定信用背道而驰,导致货币信用衰落。
3.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时期,魏蜀吴三国分别铸币,恢复货币信用。南北朝时期,货币制度多元,金属重量的信用受到挑战。隋文帝整顿币制,恢复金属信用。
4. 唐五代十国宋时期,唐高祖废五铢,铸开元通宝,标志着货币信用较为稳定的时期。两宋时期,铸币形式多样,铁钱铸造和行用规模扩大,金银地位显要,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可兑换纸币。
5. 辽西夏金元时期,辽、西夏、金、元等朝代的货币体系高度汉化。金、元两朝以纸钞为主要流通货币,银制钱币与纸钞并用。
6. 明清民国时期,明代初期以大明宝钞行天下,但金属信用逐渐占据主导。清代发展了银铜复本位体制,铸币权分散。清末民初,货币体系庞杂,包括铸币、机制币、仿西洋货币、钞票等。
7. 现在,第五套人民币包括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和1角等面额,1元纸币的发行是对硬币的补充,与现行人民币混合流通,具有同等的货币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