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樟树果,又称樟木子、樟扣等,是樟科植物樟或黄樟的成熟果实。秋季采集,阴干后使用。香樟果具有微辛温的性味,主要用于解表退热。其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治疗高热感冒、麻疹、百日咳和痢疾等病症。具体用法为:将香樟果研末,用开水送服,每次一至二枚。
香樟果的药用价值不仅限于解表退热,还具有祛风散寒、温胃和中、理气止痛的功效。内服时,香樟果可以煎汤,用量为10-15g。外用时,可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水敷于患处。其果实圆球形,直径约5-8mm,棕黑色至紫黑色,表面皱缩不平,有时有光泽。基部有时有宿存的花被管,果皮呈肉质而薄,内含大而黑色的种子1粒。其香气极浓,味道辛辣。
现代研究发现,香樟树果富含脂肪油,其中饱和脂肪酸占93%,三饱和酸、二饱和酸、一饱和酸及三不饱和酸甘油酯的摩尔百分比例为80:17:1:2。这些成分赋予了香樟果独特的药用价值。
香樟树果的采收与储藏在11-12月间进行,采摘成熟的果实后,需晾晒干燥。这种传统药材因其独特的香气和药用价值,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是治疗多种病症的重要药材。
香樟树果不仅具有解表退热、祛风散寒的功效,还能够温胃和中、理气止痛。对于脘腹冷痛、寒湿吐泻、气滞腹胀、脚气等症状,香樟树果都能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适用范围,使其成为中医治疗中的重要药材。
香樟树果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它不仅能够解表退热,还能够祛风散寒、温胃和中、理气止痛。这种药材的使用方法多样,既可以内服煎汤,也可以外用煎汤洗或研末敷患处。其果实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辛辣的味道,使得其在中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香樟树果中的脂肪油成分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些成分不仅赋予了香樟果独特的香气,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香樟树果不仅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也引起了现代医学研究者的兴趣。
综上所述,香樟树果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无论是解表退热还是祛风散寒、温胃和中、理气止痛,香樟树果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适用范围,使其成为中医治疗中的重要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