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们通过对自然物的选材和加工,创造出对称、光滑或具有崇拜意义的物品,这些物品的佩戴既是为了自我保护和美化,也反映了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与尊严。例如,武士佩戴猎物的牙齿作为饰物,不仅展现了他们的勇气和力量,同时也对异性能产生吸引力。
2. 游戏说提出,原始人类在单调的生活中寻求调和气氛的活动,即原始的“游戏”,这种活动可能与宗教仪式相伴,难以区分。原始首饰可能是这些游戏中的道具,从愉悦身心的角度出发,它们是原始歌舞的雏形。
3. 异化说则认为,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试图吸收猎物的优点,如鸟的飞翔能力和猛兽的撕咬能力。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已经开始使用鸟羽和野兽牙齿作为装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强化自身。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原始宗教的形成,首饰逐渐演变为追求美和宗教信仰的象征。
4. 需要指出的是,对工具形态的规律性感受与对装饰品的自觉加工,不仅在时间上相隔数十万年,而且在性质上也截然不同。尽管两者都包含实用功利性,但前者是现实需求的产物,而后者则是幻想和精神活动的产物。劳动工具的形式要求和精神活动中的“装饰”概念,分别代表了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