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环境基准是什么?
生态环境基准是在特定条件和用途下,环境因子(污染物质或有害要素)对人群健康与生态系统不产生有害效应的最大剂量或水平。生态环境基准研究以环境暴露、毒性效应和风险评估为核心,揭示环境因子对人群健康和生态安全影响的客观规律,研究结果是制修订生态环境质量标准、评估生态环境风险以及进行生态环境管理的科学依据,也是构建国家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基石。
如何理解生态环境基准的地域特殊性?
由于自然地理和生态系统构成等方面的差异,生态环境基准的地域特殊性需要各国乃至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研究。
淡水水生生物镉水质基准推导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在淡水水生生物镉水质基准推导过程中,共纳入1137篇中英文文献和7907条毒性数据库数据,经质量评价后344条数据为可靠数据,涉及65种淡水水生生物,基本代表了我国淡水水生生物区系特征。
如何根据水体硬度推导镉的水质基准?
根据我国地表水水体硬度分布情况,基准推导将水体硬度(以CaCO3计)分为50 mg/L、100 mg/L、150 mg/L、200 mg/L、250 mg/L、300 mg/L、350 mg/L、450 mg/L8个等级。在对每个物种的急、慢性毒性值进行水体硬度校正后,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出镉的短期水质基准和长期水质基准,反映现阶段地表水环境中镉对95%的中国淡水水生生物及其生态功能不产生有害效应的最大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