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油页岩有哪些用途?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12-14 10:25:12
文档

油页岩有哪些用途?

2.油页岩的有机质含量超过5%时,具有工业价值。每公斤油页岩的发热量大约在1000至4000大卡之间,这一数值约为煤发热量的一半至五分之一。含油率和发热量是衡量油页岩工业用途的关键指标。国际上,每吨含油率大于0.25桶(相当于含油率3.5%以上)的页岩被视为油页岩。3.油页岩可直接燃烧用于发电。通过低温干馏,油页岩可以提炼出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石蜡、沥青、氨水、硫化沥青等化工原料。在我国,有75%的石油产量曾来自油页岩。4.油页岩是由细粒矿物碎屑、低等动物及植物残体腐解的有机质共同沉积形成的。其中的有机质是由藻类等低等生物遗体经过凝胶化作用形成。根据形成油页岩的古地理环境,油页岩矿床分为近海型和内陆湖泊型两类。
推荐度:
导读2.油页岩的有机质含量超过5%时,具有工业价值。每公斤油页岩的发热量大约在1000至4000大卡之间,这一数值约为煤发热量的一半至五分之一。含油率和发热量是衡量油页岩工业用途的关键指标。国际上,每吨含油率大于0.25桶(相当于含油率3.5%以上)的页岩被视为油页岩。3.油页岩可直接燃烧用于发电。通过低温干馏,油页岩可以提炼出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石蜡、沥青、氨水、硫化沥青等化工原料。在我国,有75%的石油产量曾来自油页岩。4.油页岩是由细粒矿物碎屑、低等动物及植物残体腐解的有机质共同沉积形成的。其中的有机质是由藻类等低等生物遗体经过凝胶化作用形成。根据形成油页岩的古地理环境,油页岩矿床分为近海型和内陆湖泊型两类。


1. 油页岩是一种有机岩石,其灰分高于33%,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构成。它的颜色多样,通常灰白色至黑色,且颜色越浅,其含油率越高。油页岩的天然石油含量在3.5%至15%之间,有的甚至高达20%以上,因此也被称为油母页岩。
2. 油页岩的有机质含量超过5%时,具有工业价值。每公斤油页岩的发热量大约在1000至4000大卡之间,这一数值约为煤发热量的一半至五分之一。含油率和发热量是衡量油页岩工业用途的关键指标。国际上,每吨含油率大于0.25桶(相当于含油率3.5%以上)的页岩被视为油页岩。
3. 油页岩可直接燃烧用于发电。通过低温干馏,油页岩可以提炼出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石蜡、沥青、氨水、硫化沥青等化工原料。在我国,有75%的石油产量曾来自油页岩。
4. 油页岩是由细粒矿物碎屑、低等动物及植物残体腐解的有机质共同沉积形成的。其中的有机质是由藻类等低等生物遗体经过凝胶化作用形成。根据形成油页岩的古地理环境,油页岩矿床分为近海型和内陆湖泊型两类。
5. 近海型油页岩常与石灰岩等共生,矿床分布广泛,矿层层数多,单层厚度可达十几厘米至一米多,含油率有的高达24%。中国广东省的茂名油页岩属于近海型。
6. 内陆湖泊型油页岩通常与煤共生,矿层较厚,但横向变化大,含油率较低。例如,中国辽宁省的抚顺,其煤层最厚处达120米,其上覆盖着平均含油率大于5.3%的一层湖相褐色、深褐色致密薄层状油页岩。
7.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绿河油页岩也是内陆湖泊型的著名矿床,其含有机质13.8%,矿物质86.2%。

文档

油页岩有哪些用途?

2.油页岩的有机质含量超过5%时,具有工业价值。每公斤油页岩的发热量大约在1000至4000大卡之间,这一数值约为煤发热量的一半至五分之一。含油率和发热量是衡量油页岩工业用途的关键指标。国际上,每吨含油率大于0.25桶(相当于含油率3.5%以上)的页岩被视为油页岩。3.油页岩可直接燃烧用于发电。通过低温干馏,油页岩可以提炼出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石蜡、沥青、氨水、硫化沥青等化工原料。在我国,有75%的石油产量曾来自油页岩。4.油页岩是由细粒矿物碎屑、低等动物及植物残体腐解的有机质共同沉积形成的。其中的有机质是由藻类等低等生物遗体经过凝胶化作用形成。根据形成油页岩的古地理环境,油页岩矿床分为近海型和内陆湖泊型两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