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貔貅最初的形象并非勇猛之兽,而是作为主力参与了黄帝与炎帝的战争。《史记》记载,黄帝曾驱动动物大军,其中包括貔貅,以与炎帝战斗于阪泉之野。专家考证认为,貔貅可能指的是大熊猫或小熊猫,它们与熊罴同属熊科动物,这或许解释了黄帝号“有熊氏”的由来。
2. 传说中,貔貅因战功显赫被黄帝封为“天禄兽”,从此具有神职,成为神兽。貔貅有雌雄之分,雄性称貔,雌性称貅。与麒麟不同的是,貔貅有的长有一角,有的长有两角,一角者称天禄,两角者称辟邪。
3. 天禄和辟邪最初与貔貅无关,它们是独立的神兽。《汉书·西域传》提到乌戈山离国有桃拔、狮子、尿牛,其中桃拔即天鹿,亦即天禄,而两角者称辟邪。这表明貔貅最初的形象可能是长尾的鹿,且鹿的形象常与升天相关,因此常出现在坟墓中。
4. 随着时间的推移,貔貅的形象与天禄、辟邪相结合,变得刚毅威猛。最早的形象并非熊状,而是老虎状。老虎因具有辟邪的功能,成为貔貅形象的原型。
5. 到了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狮子作为神兽的名声超过老虎,貔貅的形象也逐渐固定为狮子状。
6. 貔貅除了作为镇墓兽外,还因其“只出不进”的特性被认为是守财的象征。人们将其放置于金库守护财富,这一功能使貔貅广受欢迎,并由此衍生出许多民间传说。
7. 至明朝,貔貅更被传为龙的九子之一,其头部长出了龙头,进一步丰富了貔貅的形象。